46中文 > 大明朱标:朱元璋头号黑粉 > 第三十二章.可着胡惟庸一个人霍霍
  “替罪羊正是胡惟庸啊!”

  朱标笑着解释道:

  “如今父皇提拔胡惟庸为中书左丞相,胡惟庸坐镇中书省,他的学生涂节主管御史台,说是胡惟庸把控朝堂也不为过。”

  “所以设置锦衣卫,包括胡惟庸在内的所有官员都知道,锦衣卫就是针对胡惟庸来的。”

  “也是因此,若是朝中官员反对之声过于强烈,不管是不是胡惟庸暗中指使,父皇都可以将所有罪责怪到胡惟庸头上。”

  “娘,胡惟庸可是个难得的聪明人,这点道理他自然能想明白。”

  “所以为了防止百官反对之声过于强烈,引得父皇震怒,胡惟庸必然要先行劝解反对设立锦衣卫的官员。”

  朱标看了眼笑容满面的朱元璋,也跟着笑了起来。

  “所以我和父皇只需安静待在宫中,自然有胡惟庸去处理那些麻烦声。”

  “而那些反对设立锦衣卫的声音,恐怕都传不到我们耳朵里。”

  “不对,标儿,这点你说的可不对!”

  朱标刚一说完,老朱便笑着补充道:

  “设立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,毕竟是有些上不了台面。”

  “若是听不到一点反对之声,那胡惟庸岂不是不打自招,证明自己已经彻底掌控朝堂所有官员吗?”

  “对对对,娘,我爹说的对。”

  朱标顺着老朱的意思,继续说道:

  “若是没有一点反对的声音,那就是胡惟庸把控朝堂,罪当论斩。”

  “若是反对之声太大,那便是胡惟庸暗中授意,想要对抗皇权。”

  “至于这件事具体的程度,就让胡惟庸自己去把握吧。”

  听朱标说完,马皇后也跟着笑了摇头道:

  “你们爷俩啊,就可着胡惟庸一个人霍霍!”

  马皇后也知道胡惟庸是个难得的聪明人。

  可在老朱和朱标这对父子面前,纵然胡惟庸再聪明也无济于事。

  胡惟庸恐怕做梦都想不到。

  他得到了心心念念的左丞相之位,实际上却只是老朱和朱标计划中的一环罢了。

  胡惟庸任职左丞相期间,诸如这次设立锦衣卫,他自然要顶在百官前面,替老朱安抚官员。

  而等活着的胡惟庸没有利用价值,那老朱和朱标也就该借由他的死,彻底废除宰相制。

  眼下情形,胡惟庸就好像是一个聪明的糊涂蛋。

  看似得偿所愿,大权在握,可实际上却依旧在老朱和朱标的股掌之间。

  只不过马皇后对胡惟庸却没有半点同情。

  毕竟胡惟庸只是个棋子,老朱和朱标才是大明的执棋者。

  棋子的作用就是被执棋之人利用。

  若是死也能为整个局面做出贡献,那也算是死得其所了。

  只不过想到朱标的心思竟也如此深沉,马皇后不免有些忧虑的看向朱元璋。

  “重八,标儿智谋深远,可终究还是个少年人,他的老成似乎和他年纪有些不太匹配。”

  “嗯.....”被马皇后这么一说,老朱也不免紧张了起来。

  “妹子,你是说.....”

  “多智易夭,慧极必伤。”

  “我知道不该说这丧气话,可标儿刚刚二十岁,心思沉稳比之一些老臣都不遑多让。”

  “重八,找个机会让标儿休息休息吧。”

  看着马皇后一脸关切的样子,老朱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。

  毕竟老朱也知道慧极必伤的道理。

  历史中但凡聪明绝顶之人,便少有长寿之人。

  远的不说,就拿刘伯温与李善长举例。

  刘伯温要比李善长年轻个几岁。

  可如今李善长每晚还能召小妾入房伺候,而刘伯温那副病体,恐怕已经十数年没尝过鱼水之欢了。

  “妹子,你说的不错,等找到土豆在北方种植之后,咱就让标儿休息休息。”

  “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!”

  “我的意思是,等标儿娶了詹氏,让他带着常氏、詹氏,还有即将就藩的皇子们回凤阳祭祖。”

  “如此既不算标儿耽误朝政,也能让标儿休息几天。”

  “好!”老朱认真点头道,“那就让标儿先回凤阳祖地祭祖,他也能顺便帮咱考察当地民生。”

  听到老朱还要给朱标安排差事,马皇后狠狠瞪了老朱一眼。

  也是见马皇后如此,老朱连忙摇头道:“让老大回凤阳好好歇歇,朝廷这边咱替他守着。”

  .......

  另一边,中书省。

  当太监宣读重设检校,设立锦衣卫的圣旨后,整个中书省顿时乱做一团。

  “重设检校?这岂是圣君所为啊!”

  “当年杨宪如何坏法弄权,如何欺上压下,我等都是历历在目,如今陛下竟然要重设检校!”

  “诸位大人,下官欲到奉天殿前静坐,只求陛下收回成命,不知哪位大人愿与下官同往!”

  “本官愿意!”

  “本官也去!”

  “我们都去!”

  中书省的众多官员说着便要朝皇宫走去。

  只不过不等他们走出两步,只见人群中间的胡惟庸冷声说道:

  “今日中书省禁闭,所有官员不得外出!”

  此话一出,一众官员面面相觑,半晌这才有人问道:

  “胡相,我等愿向陛下死谏,胡相何故阻拦啊!”

  “诸位大人!”

  胡惟庸一改方才冷厉,环顾众人温声说道:

  “当今陛下圣明,不输古之明君。”

  “既然陛下下旨重设检校,自然有重设检校的道理。”

  “诸位好生当差,何故搭上性命冒死进谏呢?”

  看着胡惟庸和稀泥的做派,几名老臣当即不满道:

  “胡相,我等身为大明臣子,规劝陛下自当义不容辞。”

  “所谓武将死战,文官死谏,只要能规劝陛下,我等性命何足挂惜?”

  “对!我的性命何足道哉?只要能规劝陛下成为一代圣君,我等也是死得其所!”

  看着面前语气慷慨,满是忠君为国之言的官员。

  胡惟庸心中一阵冷笑。

  这些文臣怎么想的,他比谁都清楚。

  他们无非是想立下传诵千古的忠臣美名罢了。

  说什么忠君体国,说什么是悍不畏死。

  可背地里,豢养歌姬,收受贿赂,欺压百姓,这些坏法乱国的事儿他们可一件都少做。

  尽管对于眼前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很是鄙夷,但胡惟庸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。

  旋即轻咳一声,看向众人愈发温声说道:

  “诸位大人,此事不是你们能够置喙的,若是前往奉天门前静坐,岂不是有逼宫之嫌?”

  就在众人听后表情尴尬,相互对视之时。

  胡惟庸忙继续开口道:

  “诸位放心,明日朝会,胡某必当向陛下进言,成与不成均在胡某一身。”

  “就算陛下震怒,也只会罚胡某一人。”

  “只不过今日就委屈各位大人在中书当值。”

  胡惟庸话音刚落。

  他的几名亲信便当即高声说道:

  “胡相当真乃大明柱石,我等愿听胡相吩咐。”

  “胡相一心为公,我等佩服。”

  “各位同僚,我等不该拖胡相后腿,今日就听胡相安排。”

  在胡惟庸亲信的极力鼓吹之下,中书省其他官员这才作罢。

  “既然如此,我等便听胡相安排。”

  “多谢诸位了。”

  胡惟庸冲众人拱手道谢后,转身便朝内堂走去。

  等他刚一落座,便当即冲跟在身后的涂节冷声说道:

  “告诉手下亲信,不想死的,都管好鼻子下面的窟窿眼儿!”